1.校服选择时,由于设计师的缺失,导致款式单一,审美性差,缺乏时尚感http://www.czclfz.com
我国的中小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运动装,一直到现在,运动服几乎就是校服的代名词。目前我国还没有校服的专业品牌和加工企业,很多学校的校服甚至款式色彩等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前胸或后背上学校的拼音简写。同时,作为校服的运动服在款式结构上没有性别差异,以运动服作为校服,也就不能体现学生时代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校服的设计不能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性别的教育,不能不说是校服设计的一个失败。因此,没有性别差异的运动服不适宜作为校服,更不要说时尚美观的设计了。http://www.czclfz.com/cliptg/xsfz_sjz.html
2.校服的质量不过关,存在危害学生健康的重大隐患http://www.czclfz.com/cliptg/cl3_sjz.html
目前我国关于学生校服的标准主要有: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国家标准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这些标准对于校服的面辅料、工艺、染色剂等的选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很多地方的校服在选购时没有对这些标准加以认真审查,导致购买的校服质量差,穿着时出现起毛起球、易掉色、不透气、开线、破损等问题,甚至于校服中有断掉的机针,加上染色剂的低劣导致甲醛和pH值超标,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学校关注的是校服的款式和价格,忽略了校服的“甲醛”、“pH值”等是否超标问题。
3.学校在选购校服时人性化缺失
校园服装的分类选择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和经济特点灵活选择。它将会影响到学校整体形象和办学理念的表达以及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的增减等重要方面。例如,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校园服装可以简化成只有春秋季节的运动休闲装(即可日常穿用,也可运动时穿用的具有运动装特点的休闲装)。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可以考虑购买春秋季节的运动休闲装、春秋季节的制服套装以及夏季套装等及其服饰配件。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考虑购买冬季校园服装、风衣、春秋季节的制服和休闲运动套装、夏季套装等。近年来,受日韩等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日、韩以及西方的校服样式心动不已。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经典的绅士造型塑造了梦幻般的时尚潮流,作为个性塑造最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时尚的个性服饰让他们艳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