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怎样的服装才算适度呢?我们教师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恰如其分地打扮自己,让 学生感到愉快。这样才能符合美的规律,才能体现出教师优雅的风度来。
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可塑性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有时细微到教师的服饰。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权威的模仿,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但教师毕竟不是演员和时装模特,关注教师服饰,并非要教师在服饰上标新立异,追求名牌,而是要教师善于运用服饰语言,学会科学分析,正确选择,力求和谐与完美,塑造儒雅大方的教师形象。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心理,不能一味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一般说来,教师服饰应典雅、庄重、朴素、和谐;样式不能太时髦,太西化,太裸露、太随意;面料不宜太薄、太软、太透。通常而言,男教师不宜戴饰物;女教师也只宜化淡妆,项链、耳环、戒指等饰物应慎重佩戴,力求简洁,宁缺勿滥。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无小节,服饰有学问。
在教育场景中,教师服装中的哪些细节是必须关注的?
一、是教师服装的款式。在学校生活中,教师的服装应该完整,不应随意暴露身体的某些隐私部位。衣不蔽体,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角色,露脐装、性感装都不适合在学校中穿戴。男教师夏天不应穿短裤上课。
二、是教师服装的结构完整。衣服的破损、纽扣的缺少、内衣外露等是极易忽略的细节。教师在着装时,要及时更换破损衣服,要检查纽扣是否完整,要保证衬衣或内衣不暴露在外套之外。 三、是服装的洁净。明显的油污、如衣服上有黑点、领带上有明显的污渍、衣领和袖口的污点和破损,都有损教师的外在形象。 四、是服装的颜色。教师的服装应尽量做到明快艳丽而不夸张、色彩搭配合理。服装的颜色要考虑自己面部皮肤的黑白。尽量少穿冷色调的服装,因为冷色调服装不能给学生振奋的感觉。与衣服相搭配的装饰品不应过多或过于复杂、庞大。若男教师带着粗大的项链进教室,难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